黃芩(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)根為清熱解毒的常用中藥,從其中分離出的化合物有黃芩苷(含4.09~5.3%)、黃芩素、漢黃芩苷、漢黃芩素、木蝴蝶素A、黃芩黃酮Ⅰ、黃芩黃酮Ⅱ等。其中黃芩苷是主要有效成分,具有清熱、瀉火、抗菌、消炎、退黃膽和降轉氨酶作用,是中成藥“銀黃片”的主要中藥提取物成分,現(xiàn)已應用于臨床作為治療急性、遷延性和慢性肝炎的藥物。黃芩苷元磷酸酯鈉鹽可以用于治療過敏、哮喘等疾病。
黃芩苷為淡黃色針晶,熔點223℃,微溶于熱冰醋酸,難溶于甲醇、乙醇、丙酮,幾乎不溶于水、苯、氯仿中。黃芩苷有羧基,呈酸性,故可溶于碳酸氫鈉、碳酸鈉及氫氧化鈉等堿性溶液中,在堿液中初顯黃色,然后逐漸變?yōu)榘底厣。黃芩素為黃色針晶,熔點264~265℃,易溶于甲醇、乙醇、丙酮、乙酸乙酯,微溶于氯仿,較難溶于苯。黃芩素分子中具有鄰三酚羥基,易被化轉為醌類衍生物而顯綠色,這是保存或炮制不當?shù)狞S芩能夠變?yōu)榫G色的原因,黃芩變綠后,有效成分受到破壞,質(zhì)量隨之降低。河南天 然植物原料廠的提取工藝顯示,黃芩苷及漢黃芩苷都是C7位上羥基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苷,分子中有羧基,酸性較強,在植物體內(nèi)多以鎂鹽形式存在,所以能用沸水作為溶劑提取,然后在提取液中加酸酸化,使黃芩苷(總黃酮)析出。